近年來,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,鋼絲繩作為重要的承載構件,廣泛應用于礦山、港口、電梯、索道等領域。然而,鋼絲繩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磨損、斷絲、銹蝕等損傷,一旦發生斷裂,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
國家出臺的鋼絲繩使用相關政策: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》明確規定,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使用的特種設備進行定期檢測,確保其安全運行。據統計,2022年全國共發生特種設備
事故243起,其中因鋼絲繩斷裂引發的事故占比
高達15%,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
10億元。
《煤礦生產規程》第四百零四條規定提升鋼絲繩、道繩
必須每天檢查1次,平衡鋼絲繩、防墜器制動繩(包括緩沖繩)、架空乘人裝置鋼絲繩、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鋼絲繩和井簡縣吊鋼絲繩
必須至少每周檢查1次。對易損壞和斷絲或銹蝕較多的一段應停車詳細檢查。斷絲的突出部分應在檢查時剪下。
檢查結里應記入鋼絲繩檢查記錄簿。
《鋼絲繩安全使用和維護規范》對鋼絲繩的檢測周期、檢測方法、判定標準等做出了詳細規定。規范要求礦山提升鋼絲繩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測,港口起重機鋼絲繩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測。
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》規定,未按規定對特種設備進行定期檢測的,將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。
傳統的鋼絲繩檢測方法主要依靠人工目視檢查和卡尺測量,存在效率低、精度差、安全隱患大等問題,難以滿足現代化生產的需要。
為此,國家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智能化檢測技術,提升鋼絲繩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。
泰斯特鋼絲繩智能無損檢測系統應運而生,為解決鋼絲繩安全檢測難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。
TST提升機鋼絲繩智能探傷系統設備運行現場
該系統采用先進的全磁技術原理和AI智能技術,能夠實現對鋼絲繩的
全自動、高精度、無損檢測,有效識別鋼絲繩的斷絲、磨損、銹蝕等損傷,并準確評估鋼絲繩的剩余壽命。
科技助力降本增效
以某礦總長1208米、生產運輸速度為8米/秒的提升鋼絲繩為例,引入TST鋼絲繩智能探傷系統后...
提升效率,減少停機時間
為該企業全年節省4名檢測工人的工作量,并大幅度減少停機查繩時間,
累計可達100小時以上。這意味著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升,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。
TST架空乘人裝置鋼絲繩智能探傷系統設備運行現場
節約能耗,降低運營成本
TST鋼絲繩智能探傷系統的應用,不僅提高了檢測效率,還顯著降低了能耗。據統計,該系統每年可節約專門用于查繩的開機
能耗120萬kW/h,
節約電費40萬元以上。同時,全年還可節約
檢測能耗160萬kW/h,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。
TST提升機鋼絲繩智能探傷系統設備運行現場
綠色環保,助力“雙碳”目標
在節能降耗的同時,TST鋼絲繩智能探傷系統還為環保事業做出了貢獻。通過減少能耗,該系統每年
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0萬kg/m3,為實現國家的“雙碳”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。
延長壽命,降低用繩成本
TST鋼絲繩智能探傷系統不僅能夠準確檢測鋼絲繩的損傷,還能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,幫助企業優化鋼絲繩的使用和維護。在遵循規范操作、確保潤滑到位的情況下,該系統至少可延長鋼絲繩使用壽命一年,降低用繩成本三分之一。
該企業每年用繩成本可由180萬元降至120萬元以下,經濟效益顯著。
TST提升機鋼絲繩智能探傷系統設備運行現場
綜合以上各項數據,使用泰斯特鋼絲繩智能無損檢測系統,企業全年綜合效益
可達4.18億元!這一驚人的數字不僅體現了TST系統在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方面的表現,更彰顯了其在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助力國家“雙碳”目標實現方面的巨大潛力。
泰斯特鋼絲繩智能無損檢測系統
已成功應用于礦山、港口、電梯、索道等多個領域,為用戶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未來,泰斯特將繼續秉承“科技守護安全”的理念,不斷創新技術,為保障鋼絲繩安全運行貢獻力量!
國家建議安裝的安全檢測裝備,您還在等什么?